
骆功宁 袁永峰 张宏志左旺孟王宽全邬向前李钦策马琳 武小荷
现有教师10人,教授6人,副教授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20余名博士生,20余名硕士生在读。目前研究中心有
IEEE Fellow 1名,IEEE 高级会员 3名,新世纪优秀人才2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特征识别、机器学习、生物系统建模与仿真、图像与信号处理、计算机视觉、医学图像分析、数据挖掘。研究中心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包括IEEE Trans系列论文30余篇和CVPR/ICCV/ICML/ACM MM/NIPS等顶级会议论文15余篇。近年来,该中心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标志性成果:国际首个医学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体系
医学生物特征识别是由张大鹏教授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建立起来的新学科方向。依托张大鹏教授研究团队在传统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雄厚技术积累,先后建立起世界上已知规模最大的覆盖多民族、年龄以及多种健康与疾病(证候)的舌、脉、气味、面等人体体表生物特征样本数据库,成为中医诊断现代化、中西医结合等领域最为珍贵的数据资源。通过二十年的研究积累,张大鹏教授团队建立起一整套面向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应用的标准化、定量化、客观化的计算机处理、分析与建模理论体系,并开发出面向中医诊断应用的高可信无损体外诊察数据测量与分析仪系统,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有效的临床数据分析、诊断模型等理论与技术支撑。



标志性成果:掌纹识别技术
开辟了国际掌纹识别研究新领域,首次证明了掌纹的稳定性和唯一性,为掌纹识别提供了依据。该项目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发表了国际上第一篇掌纹识别论文;首次研制了掌纹图像联机采集系统;首次发布并建立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掌纹图像公开数据库,现已被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家研究单位申请使用,已成为掌纹识别研究领域的基础资源和标准数据库;研究了一系列高性能掌纹特征提取与匹配算法;首次研究了联机掌纹图像的分类问题,有效提升了大规模掌纹图像库的检索效率,大幅度提高掌纹识别的精度和速度;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套联机掌纹识别系统。掌纹识别技术凭借数据采集方便、识别精度高、难以伪造和注重用户隐私保护等优点,在身份认证、安防等领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基于该成果研制的多套掌纹身份认证系统,有力推动了掌纹识别技术的实用化,现已被多家企业借鉴,广泛应用于银行、监狱、公安、社保等多个领域。


多手部特征非接触式掌纹识别设备移动掌纹识别系统


第14届国家发明博览会金奖,中国(2003)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