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活接近尾声,告别往日紧凑的课业生活,我终于踏出了境外求学的第一步。怀着对俄罗斯的向往,以及对开启陌生城市生活的兴奋,我在北京燥热难耐的夏夜,越过T3航站楼,独自一人,登上了飞往俄罗斯的飞机。
如今,当我坐在熟悉的寝室,回望那一段并不遥远的日子,仿佛就像遥望那个依然在涅瓦河畔探索的自己。当我翻开手机相册,一个个用黑色字体标记的时间,连同在那些时光闪耀着的画面,与我心中的印记交替播放着。
当我在工大对外交流协会公众号上看到本次暑期学校的招生信息无论从日程还是课程安排都与我的暑假日程十分契合时,我马上就决定报名。而在提交报名的同时,心中不免有一些担忧,毕竟我是第一次申请校内国际交流活动。而当我得知,我参加的项目在同一时段仅有我一人申报时,这种担忧到了极点。但我内心又实在不愿意放弃这一次锻炼自己、开拓视野的机会,再加上国际部老师尽心尽力的指导,耐心的帮助以及丝毫不因项目参与人数少而产生些许懈怠,来自老师和学校的支持彻底打消了我犹豫的念头。就这样,我顺利完成了网上申请,体检,签证申请,机票预订这些准备工作。而在这期间,老师悉心的建议,使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万事俱备,我安全抵达圣彼得堡,圣理工同样对我提供了细致入微的帮助,机场接机同学Nina和Fernando努力让我在异乡我感到宾至如归,从接机到租车再到宿舍注册冗长的程序,他们一直陪在我身边,带着我走遍了学校附近的超市、银行和好多他们认为值得一去的饭店。即使回来之后,他们也经常在社交软件上回答我各种问题。虽然相处时间并不长,但足以使我体会到圣理工学生对留学生的热情和友好。
一切安顿下来,我独自一人坐在宿舍里。环顾四周,衣柜,冰箱,独立卫浴,每层设立的厨房和洗衣设备,外加健身房一应俱全,这就是我要学习和生活三周的地方。同时,我告诉自己,终于要开启在异国他乡独立的生活了。
开始的日子紧凑又愉快,随着室友的到来,我发现了圣理工对宿舍分配有着周密的安排,尽量使同一国籍的同学住在一起。在我之前,已经抵达学校开启学业的工大同学为我提供了各种生活必需品,教我如何在圣彼得堡乘坐地铁和公交出行。我发现,在与同舍中国室友以及其他国家同学相处时,要敢于开口交流,始终保持着热情友好的态度,这并不太关乎英语或者是俄语水平,最重要的是随机应变。
学校为我们安排的日程充实而有意义,课程密度也许并不能与国内相比,但是对于BIM和3DS这类软件的学习,小班授课的课堂环境,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讨论,这对于掌握软件工具尤其重要,课后同样通过完成作业来进一步熟悉和探索软件功能。不得不说这样的课程设置更考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与教师的交流能力。此外,有关俄罗斯文化和建筑历史的课程教会我将俄罗斯历史不同时期的对应建筑类型结合起来。俄语课程让我了解了俄语字母表和部分日常用语,每位老师都极其负责,对于课程的内容把握十分到位,并乐于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环境,可以用英语流利地传达他们对于建筑和结构工程领域的见解。
除去课程安排,学校组织了多次集体活动,这对促使国际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有着极大的帮助。组织在涅瓦河上游船,前往叶卡捷琳娜宫和彼得宫游览,参观冬宫博物馆,去芬兰湾野餐,在每个活动中,学校都派出了大量负责和热情的本地学生,在保障安全的同时,也使我们充分体验了圣彼得堡独特的文化和历史积淀。出游过程中,各国留学生也终于可以放松、自由地互相交流。我努力为渴望了解中国的伊朗朋友讲解我的母校哈工大和哈尔滨这座城市,还有来自德国,奥地利,南非,克罗地亚的同学,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用图片和文字分享着在这座崭新城市的见闻。在课堂任务中,我们结成小组,通力合作。
当然,在圣彼得堡的生活中,有充足的空闲时间供我们自由安排。在出行之前,我就做好详细的计划。而在我真正开启探索时,我发现这一切并不困难。由于之前有一点俄语基础,再加上熟练使用翻译软件,我前往了圣以撒大教堂,彼得保罗要塞,冬宫广场,胜利广场,喀山大教堂这些著名景点。这些闪耀在涅瓦河上的明珠对外国游客十分友好,随处可见英文、中文标识牌,工作人员也随时提供帮助。而为了圆心中游览十月革命之都的情结,我又游览了炮轰冬宫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彼得格勒苏维埃所在地斯莫尔尼宫,很可惜,在我参观时斯莫尔尼宫正处于修缮阶段,但我仍能感受到俄罗斯人对那段历史的感念与尊重。短短三周,不满足于仅在圣彼得堡市内观光,我和同学又分别乘坐出租车和火车前往了喀琅施塔得和维堡,早已熟悉了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这些看似遥远的地方也可以在闲庭信步间轻松到达。在喀琅施塔得军港,我体味到了这座护卫圣彼得堡的军事要塞的海军风格,停靠在岸边密密麻麻的军舰宣示着荣耀与责任,我们十分幸运,能够登上军舰一览港口风光。而在维堡,在这座紧邻芬兰边境的城市,我们体会到不同于其他俄罗斯城市的北欧风情,人们自由而闲适,建筑低矮但紧致,在芬兰和俄罗斯反复易手的土地上,不同文化水乳交融,生根发芽。
漫步涅瓦大街,飞扬的街头音乐代表着俄罗斯人对音乐的热爱,尤其是在听到维克多崔这名扎根圣彼得堡,同时也是我最喜爱的摇滚歌手的歌声时,我简直忍不住跟上前去和演奏者一同歌唱。在临近学校的公墓里,我拜谒了维克多崔墓地,正值忌日,满眼皆是无数鲜花,无尽人群,他们衣着各异,甚至不乏我这样的外国面孔,摇滚成了我们之间最好的纽带。
至于衣食住行,无论是俄方老师,还是向导,都提供了许多十分实用的建议和帮助,学校周边设施齐全,交通便利。当然,绝大多数工作还要靠我们自己,就连我这种在国内依靠食堂外卖填饱肚子的人,也第一次尝试拿起了厨具自己动手。宿舍老师要求我们维护宿舍和公共空间的卫生,并且遵守宿舍的作息安排,在这一点上,我努力遵守,维护中国留学生良好的形象。
三周时间如白驹过隙,眨眼间自己就要离开圣彼得堡这座城市了。三周独行,我并没有体会到太多孤独和不安,而是深刻地感受到,我的同伴,朋友,父母,老师,母校以及祖国始终和我在一起,帮助我在陌生的国度沉着而安适地生活。不知不觉间,我感觉自己已经融入这座城市,告别的割舍多多少少使我伤感。但转念一想,这三周的学习和生活,我从中获得了满满的收获,不单单充满了旅行箱,更体现在我面对今后留学生活的自信和沉着上。我将眷恋和回忆留在这座比邻波罗的海的城市里,我与这座城市,这个国家的故事也许并没有完结。
涅瓦河凌晨开桥
列宁广场和芬兰火车站
维克多崔之墓
涅瓦河上的游船
沈毅峰1153310110
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