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计划2.0全国线上书院主题活动周——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启 (系列活动二)

拔尖计划2.0全国线上书院是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致力于通过“浸润”“熏陶”“养成”“感染”“培育”,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打造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和生活社区。哈尔滨工业大学目前共有四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分别是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2019年)、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2020年)、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2020年)、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202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拔尖计划2.0全国线上书院主题活动周安排时间为2021年12月23日-2021年12月29日,并于线上书院进行直播,欢迎广大师生观看并转发。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活动时间安排如下:

(一)讲座主题:智能形状记忆材料及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时间:2021年12月25日上午10:00

主讲人:刘彦菊 教授

刘彦菊,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航天科学与力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中国复合材料学会智能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先进材料与制造工程学会大陆总会理事、《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编委。长期工作于教学科研一线,为本科生主讲《实验力学》、《4D打印技术》等课程。自1993年起一直致力于智能材料与结构领域的研究,在智能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力学理论、智能主动变形结构设计以及智能结构的应用等方面,取得系统性创新研究成果。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内容简介:

智能材料的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后,一直是材料与结构领域的研究前沿热点。智能材料指在外界环境激励下可做出主动响应的材料。由两种或多种智能材料集成而成的智能结构系统,是高度集成化的结构系统,具有自感知、自驱动、自诊断、自修复、自供给等功能,真正实现材料/结构/功能/制造一体化。形状记忆聚合物是一种重要的智能材料,其所具有的形状记忆效应,使其能够对特定的外部激励做出响应,使得其从特定的临时形状回复至原始形状。聚合物的形状记忆效应与聚合物分子的特殊结构有关,通过分子设计,可以对其形状记忆性能进行调控。引发形状回复的激励形式有很多种,如热、磁、电、光、溶剂等。由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质轻高强、可控变形等独特特点,使其成为航天结构中一种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材料。本报告将从智能材料的发展历程、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形状记忆效应的机理与驱动方式、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在可展开空间铰链、折叠/伸缩杆、展开桁架、空间锁紧/释放机构等典型空间应用几个方面加以介绍,并对未来与人工智能技术高度融合的新一代智能形状记忆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直播间

(二)讲座主题:在路上——我们从何而来,又该何去何从?从书籍中探讨人生的意义

时间:2021年12月25日下午13:30

主讲人:朱嘉琦 教授

image-20211224145838-3

朱嘉琦,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科技部重点专项、装备发展部装备维修工程、系统可靠性领域专家,科工局科技创新领域专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主要从事晶体及薄膜等研究,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副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极端材料与器件分会副主任、中国仪表材料学会副理事长、Fucnional Diamond, Advanced Materials & Devices 副主编,中国表面工程、功能材料、低温与真空、人工晶体学报、材料科学与工艺、表面技术等杂志编委,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省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1 项,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和二等奖各 1 项。以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 项(含重点 1 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 项、国防基础科研 3 项、预研计划 7 项、军品配套 3 项等科研项目。成果已应用于多种重点型号,并实现产业化。获授权发明专利 82 项(转让 21 项),在 SCIENCE, ADVANCED MATERIALS 等知名刊物发表 200 余篇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 2 部,译著 1 部。

内容简介:

极致的科学背后也有美丽的人生。夜深人静时,停下手头忙碌的工作,我们也许会思考,我们从何而来,又该何去何从?我们忙碌的目的又是什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其实是体验和探索的过程,期间充满了苦难、困惑与探索,也会收获爱情、快乐与觉醒。如何过好这一生?如何找准自己的目标?如何让我们有限的人生变得意义无穷?本讲座通过书单介绍的方式,从书籍中探讨人生的意义,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世界和人生,愿我们在接下来的路上不再迷茫。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直播间

(三)讲座主题:软物质“凝聚态”的跨尺度力学

时间:2021年12月26日上午10:00

主讲人:吕海宝 教授

image-20211224145838-5

吕海宝,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特种环境复合材料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4年、2006年和2010年分别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1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兼任中国力学学会软物质力学工作组组长、中国力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主要从事高分子物理及软物质力学的研究工作,撰写英文专著1部,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00余篇,曾获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

内容简介:

历经30年的发展,软物质科学成为当代自然科学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许多重要科学问题,如物质科学的物理定律能否统一、水的结构如何、玻璃态物质的本质是什么等,都与软物质科学的发展休戚相关。软物质科学对力学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其中软物质力学行为难以从其原子或分子尺度预测,其力学行为往往是由介观尺度凝聚态结构决定的,尺度效应更加明显且复杂,使得许多经典力学方法和基础难以对软物质开展有效分析和表征。在此背景下,汇报内容针对软物质的宏观-凝聚态-大分子链跨尺度力学,介绍开展的温度效应、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研究工作,揭示高分子“玻璃态物质的本质及其玻璃化转变”,并基于标度理论揭示水凝胶的浓度效应及其超常力学行为的物理机制,试图为软物质力学奠定高分子物理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直播间

(四)讲座主题:空间碎片环境对人类航天活动的危害及其应对策略

时间:2021年12月26日下午15:00

主讲人:庞宝君 教授

image-20211224145838-7

庞宝君,教授、博士生导师(力学、航空宇航跨学科招生)。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工程与力学系主任助理、副主任、系主任。长期从事航天器空间环境效应及其对策、空间碎片超高速撞击与航天器防护、航天器生存力评估与在轨感知技术等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建设作为我国空间碎片防护研究基地的空间碎片高速撞击研究中心,获省部级科技奖3项。兼任黑龙江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国防科工局空间碎片专家组防护工作组副组长,全国宇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空间碎片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兵工学会军用防护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IADC( Inter-Agency Space Debris Coordination Committee,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防护组成员,学术刊物《爆炸与冲击》《强度与环境》编委等。

内容简介:

随着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空间碎片(空间垃圾)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地威胁着航天器在轨安全运行,空间碎片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航天国家的普遍关注。本讲座首先介绍空间碎片的来源、特性,通过案例展现空间碎片环境对人类航天活动的危害,进而通过讨论梳理在空间碎片领域国际学术界、工程界以及国际外交界关注的热点方向与问题。然后,结合空间碎片环境逐步恶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讨论空间碎片的环境治理和环境控制问题,包括如何减少既有“存量”,如何避免新的“增量”;面对“枪林弹雨”,如何保障航天器的安全运行,是“躲”还是“防”,如何“躲”又如何“防”,甚至,未来是否人类无法开展航天活动?……。最后,带你线上走进哈工大空间碎片高速撞击研究中心参观实验室,并介绍主讲人研究团队针对空间碎片问题的学术研究与工程应用进展。

讲座参考资料链接:

《走近科学》 20120618 太空避险(上)_CCTV节目官网-CCTV-10_央视网(cctv.com)

《走近科学》 20120619 太空避险(下)_CCTV节目官网-CCTV-10_央视网(cctv.com)

《真相》 20171211 速度的力量 第一集 致命一击 (cctv.com)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