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赋能东北振兴暨第四届铁路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主旨报告及分论坛报告

2024-07-11 09:35

2024年6月29日-6月30日,历史文化赋能东北振兴暨第四届铁路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建筑与设计学院成功举办。6月29日上午10点,大会主旨报告部分正式开始。大会主邀请到九位重量级嘉宾进行主旨报告,报告内容精彩纷呈。九场学术学术分别邀请四位报告主持人,他们是: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科技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冷红;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工业遗产学部主任刘伯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研究分院院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分院院长鞠德东;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院副总规划师(兼)刘继华。

主旨报告部分

主旨报告一

报告嘉宾:康健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巴特莱特建筑学部教授

主旨报告1:《倾听铁路遗产》Listening to the railway heritages

报告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报告介绍了英国铁路遗产,梳理英国铁路的发展历程,并对比中英铁路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国王十字车站及周边地区复兴规划、蓝铃铁路、约克铁路博物馆三个典型案例介绍了英国铁路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不同模式。其次,报告讲解了铁路遗产中的声学研究,尤其强调了隧道这类长空间中的声学与传统声学有很大区别,可能对铁路遗产保护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声压级波动与列车和广播系统使用相关,候车室的声学清晰度优于站台。报告同时介绍了声环境与旅行者体验相关研究。火车噪音虽常见,但并非所有旅行者都感到困扰。工作人员说话声和环境声音也影响体验。最后,报告介绍了铁路遗产中的声景案例,包括谢菲尔德金色步道(The Gold Route)声景、谢菲尔德火车站(Sheaf Square)喷泉声景。铁路遗产的声学特性不仅影响乘客体验,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视角,通过创新设计和科学分析,可提升铁路环境的整体品质。

主旨报告二

报告嘉宾:王凯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主旨报告2:《走向区域的城乡文化遗产保护》

Towards a regional approach to urban and rural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报告首先总结了快速城镇化下城乡文化遗产保护新形势回顾了全国城乡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成效,整理了过去40年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强调了区域视角下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指出系统性是中华文明的显著特征,区域文化遗产保护是弘扬中华文明的时代要求,介绍了区域视角下文化遗产保护已有的研究。报告接着提出区域视角下文化遗产保护方法的新认识,提出新时代区域文化保护新理念,并构建了区域文化遗产保护的精准适配方法框架。报告最后解析了走向区域的城乡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实践,探索走向区域的城乡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框架,梳理了国家层面文化遗产整体格局和跨区域、跨流域的重要文化廊道。

主旨报告三

报告嘉宾:赵世晨

日本九州大学人间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

主旨报告3:《从城市景观画在历史街区复原中的应用到铁路遗产研究的几点考量》

Considerations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urban landscape painting in the historical districts restoration to the study of railway heritage

报告探讨了在历史街区复原过程中城市景观画的应用,以及这一方法对铁路遗产研究的启示;讲述了1939-1945年间遭受严重破坏的历史区域文化遗产保护历程,强调了遗产恢复和保护的重要性;以结合城市景观画的视角来评估和保护铁路遗产,提出了新的分析与策略,促进历史街区的再生;展示了城市景观画的应用如何增强我们对铁路遗产价值的理解,并为未来的历史街区保护和铁路遗产管理提供指导。

主旨报告四

报告嘉宾:张杰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家遗产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特聘院长

主旨报告4:《新质生产力引领老旧厂区更新:清华南口国重基地实践》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leads the renewal of old factories: Tsinghua Nankou State Key Laboratory Base practice

报告以清华南口国重基地为例,探讨新质生产力如何驱动老旧厂区更新,同时兼顾工业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出文化特色识别评估和低碳与质量评估诊断的综合评估诊断体系,提出适应性提升方法。报告首先介绍了城市更新与老旧厂区保护更新的工作背景。报告接着探讨了如何针对老旧厂区进行保护与更新。通过构建理论技术体系,提出文化特色识别评估和低碳与质量评估诊断的综合评估诊断体系,提出适应性提升方法,旨在避免大规模拆除,促进老工业城市的转型。报告其次列举了一些老旧厂区保护更新案例,包括景德镇陶溪川、龙泉望瓯。报告最后介绍了清华南口基地实践,在该实践中,上述理论技术体系得到体现。清华南口国重基地的更新实践证明,新质生产力可以引领老旧厂区的创新转型,实现工业遗产保护与功能升级的平衡,为其他老工业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转型路径。

主旨报告五

报告嘉宾:金广君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分会顾问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常务理事、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主旨报告5:《铁路遗产保护两个要点:触媒效应与无障碍环境》

Two essentials of railway heritage preservation: catalyst effects and accessibility

报告从城市设计的视角切入,围绕铁路遗产保护中两个要点问题展开,探讨了铁路遗产保护中触媒效应与无障碍环境的关键问题。报告通过纽约中央火车站和东京火车站等一些铁路遗产保护的案例,阐述了理性保护和利用铁路遗产的技术与方法。铁路遗产位于城市优越地段,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铁路遗产的触媒作用分两个层次:一是对遗产本身积极的保护和利用,彰显其历史文化的魅力;二是挖掘遗产对周边环境的辐射影响,带动城市开发建设和激发城市活力。接着,报告通过梳理无障碍概念的缘起和演变,通过在历史遗产中创建无障碍环境设施的案例,阐述了无障碍设施是历史遗产保护和利用中的关键技术,通过无障碍环境与设施的提供,让历史资源成为社会公平与文明社会建设的促进元素,以实现历史遗产与现代社会的和谐共生。

报告再次强调了历史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三个要点:1、历史遗产保护需要法律体制保障;2、历史设施利用需要有限地顺应市场经济规律;3、触媒效应是可以人为操控的,所以理性利用至关重要,要建立法律法规体系,以可持续的实施框架做保证。同时也强调了历史遗产中创建无障碍环境的三个要点:1、无障碍环境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2、无障碍环境有利于所有人;3、无障碍的法规与规范要真正落到实处。最后,金教授建议应该持续研究上海周庄和黑龙江横道河子这两个历史遗产保护案例对地方经济的触媒影响,为东北经济振兴方略提供生动的、科学的依据。

主旨报告六

报告嘉宾:叶莉尼娅

太平洋国立大学教授 建筑、施工和设计研究所所长

主旨报告6:《20世纪初中东铁路对外国商业艺术发展的影响(以烟草广告为例)》

The influence of the Sino-Eastern Railway on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commercial art in China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using the example of tobacco advertising)

报告介绍了中东铁路对20世纪初中国外商广告发展的影响。报告详细阐述了铁路建设如何促进中俄两国城市间的商业交流,梳理上海作为国际化中心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不同时期的烟草广告中所反映的西方、俄国及中国文化符号。研究表明,商业广告作为物质文化的体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视觉代码和文化融合,展示了各国在华商业活动的特点。报告指出,尽管中国本土烟草品牌在广告中采用了大量西方技巧,但这些广告如今已成为收藏家珍视的艺术品,体现了独特的历史视角。

主旨报告七

报告嘉宾:谭继军

上海数喆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

主旨报告7《数字技术赋能铁路遗产保护传承之思考》

Reflections on empowering railway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through digital technology

报告详述了中东铁路数据的多维度特征及其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中的价值,强调了数字技术在铁路遗产文化传承与保护、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城市规划等领域的重要作用。报告首先阐明了数据要素市场的现状与趋势,并提出通过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推动文化遗产数字保护和传承的思路。

报告揭示了铁路遗产数据特征与价值,建筑遗迹、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数据,呈现了文物文化风貌和历史变迁;工业市镇群和历史景观群数据,展示铁路驱动的城镇发展。报告指出,数字技术能够精准记录与重现铁路遗产的历史风貌,实现对其建筑保存状况、环境质量、文化价值的持续关注与呵护。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实现精确记录、量化分析和预警,提高保护管理水平。此外,数字技术在修复和传承中扮演关键角色,如虚拟修复、损伤识别和AI分析等,提升修复质量并确保文物长期健康。数字赋能不仅促进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还为智慧旅游、文化教育、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为东北振兴提供了新的机遇。

主旨报告八

报告嘉宾:韩东洙

韩国建筑历史学会前会长、韩国汉阳大学建筑工程学部教授

主旨报告8:《韩国近代铁道文化遗产保存现况与展望》

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modern railway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in South Korea

报告主要介绍了韩国近代铁路文化遗产的保存现况与展望。报告首先介绍了韩国近代铁路的发展背景,指出铁路在韩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借助数字档案、历史资料总结铁路网的特征和文化遗产概况。重点介绍了当前韩国铁路遗产的保护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保存原则。韩国的铁路文化遗产主要集中在京城火车站等地,这些遗产的保存与利用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城市开发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导致许多历史建筑和设施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遗产连续性被打破,使得原本连贯的铁路历史脉络变得断裂;功能丧失问题也严重影响了遗产的活化和再利用。报告中还详细列举了韩国铁路文化遗产的具体保存案例,如首尔龙山铁道医院、大田火车站苏堤洞地区的铁路官舍等。报告最后对未来的保护工作提出了展望,认为韩国在铁路遗产保护方面还有一定进步空间,强调了多方合作和综合管理的重要性。

主旨报告九

报告嘉宾:赵志庆

住房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业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主旨报告9:《中东铁路作为跨境社会文化系统:基于建造历史与数字信息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研究》

Chinese Eastern Railway as a trans-border socio-cultural system: studying its history, reconstructing and modeling mechanisms of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报告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按照理解-构建-探索的顺序,首先介绍文化线路与铁路遗产,强调文化遗产与线性遗产的重要性,对中东铁路背景进行概述;接着提出构建中东铁路作为跨境社会文化系统,梳理了研究关键问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以“基础数据库搭建—遗产要素特征解析—保护机制比较研究—联合保护模式提出”为研究逻辑,并构建研究技术路线框架,介绍学科交叉研究和国际合作研究概况;其次对中东铁路保护传承实践进行总结,解析了横道河子镇保护更新、中东铁路建筑群黑龙江段总体规划与数据库建设由项目实践到纵向科研的历程与成果;最后总结提出学科交叉、国际合作等跨界合作是推动创新的持续动力,跨界合作可以结合不同领域的优势应对复杂问题,找到更全面有效的方案。

分论坛特邀报告部分

学术分论坛1:铁路遗产与历史解读

学术分论坛2:铁路遗产与特征解析

学术分论坛3:铁路遗产与活化赋能

学术分论坛4:铁路遗产与价值探索